中華職棒27年總冠軍賽第六戰第九局上半,義大犀牛1人出局攻佔滿壘。中信兄弟一壘手彭政閔面對義大犀牛第八棒林琨笙擊出一壘方向的彈跳球,球碰觸到手套的掌心又彈了出來,再把球撿起來,三壘上的高孝儀已經奔回本壘得分,打者也安全佔上一壘,壘上的跑者都向前推進一個壘包。
按理講,林琨笙打出那顆反彈球就在彭政閔趨前守備位置的面前,要處理好這顆球,對彭政閔而言是輕而易舉的事。然而就在這麼關鍵的時刻發生了致命的漏接。對於一名身經百戰,參加總冠軍賽經驗豐富的彭政閔來說,他的失誤絕對不是因為球賽的張力太過緊繃,現場球迷沸騰的加油聲讓他過分緊張所造成。對於彭政閔而言,緊張的情緒很難會出現在這位領袖型的球星身上。更何況就在第八局上半,彭政閔才輕鬆攔截林琨笙打在一壘方向的反彈球,並且好整以暇地等在壘包前刺殺打者。那麼,怎麼會輕易漏掉那顆並不難處理的反彈球呢?頗值得探究。
彭政閔面對那顆打在面前的反彈球,他知道先傳本壘再傳一壘完成3-2-3的雙殺守備,就可以化解滿壘失分的危機,最起碼也可以刺殺回本壘的跑者,從而讓比數停留在3:3平手的狀態。正因為對這種完美守備的清楚理解,見到從三壘很快跑向本壘的高孝儀,於是急著想要把球傳回本壘刺殺跑者,但眼睛卻沒有仔細盯牢這顆反彈球,反而讓球從手套中漏了出來,結果形成all
safe的情況。
這個失誤反映了守備確實的重要性,一定要實實在在完成接球的動作,再進行下一個傳球的動作。切忌前面的動作還沒有完成,就想著要做下一個動作;一旦讓想法超前當下正在做的動作,往往無法顧好正在進行的動作,於是失誤就難以避免。講白一點,就是不能貪多貪快;套用臺灣的俗俚就是不能夠「呷碗內,看碗外」;也不能太心急,否則就容易「呷緊弄破碗」。雖然明知有雙殺守備的機會,也不能一方面接球,另一方面眼睛卻看著本壘;心裡急著想要策動雙殺,卻沒能妥善完成接球的動作,反而連一個出局數也沒能拿下來。可見,若不能夠專心致志,一心兩用要不失誤也難。彭政閔急於策動雙殺,卻沒能先穩妥地完成最重要的接球動作,最終形成失誤,實在非常可惜。
造成這個失誤最可能的情況,應該是高孝儀的積極跑壘讓彭政閔急著想要傳球將跑者刺殺於本壘所造成。就跟總冠軍系列賽第四戰第四局下半,中信兄弟先發投手伍鐸處理義大犀牛林威廷的觸擊短打一樣;眼見打者就要跑上一壘,情急之下就出現了暴傳的失誤,都是因為心太急而誤事。反過來說,跑壘的積極性,往往可以讓自己死裡逃生,還有機會讓對方的守備出現失誤。所有的跑者都不應該輕易放棄讓自己起死回生,以及可能會讓對方的守備因此出現失誤的任何機會才對。反過來看守備的一方,先穩穩地取得一個出局數,總比最終連一個出局數都拿不下來還要穩當。
彭政閔在關鍵的時刻漏接,只能說──心太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