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關於攻擊戰術被識破的一些看法──以李宗賢為例

中華職棒27年總冠軍賽第五戰第四局下半,義大犀牛第八棒林琨笙獲得保送上壘。義大採取跑打戰術的企圖被識破,中信兄弟的捕手鄭達鴻已離開蹲捕區,準備狙殺盜向二壘的跑者。投手耐森投出非常明顯的外角球,在打者延伸手臂也碰觸不到的距離。義大第九棒李宗賢依然貫徹教練的指示暗號,身體跳出打擊區延伸手臂揮了大空棒,被三振出局。幸運的是,一壘上的林琨笙已先起跑,攻占上二壘,沒有讓李宗賢形成雙殺打。
當然,李宗賢貫徹教練的暗號指示,追打一個大壞球而被三振,不能說有錯。但是,對於一個已經被識破的戰術,特別是投、捕手根本不會讓打者的棒子碰觸到球,免得破壞了狙殺壘上跑者的目的時,打者是否還有必要繼續拘泥於這個肯定會功敗垂成的戰術?頗有探討的空間。
首先,攻擊戰術被看穿,捕手一定會配一個遠離打擊區的球,根本不讓打者有打到球的機會;打者硬要執行戰術,只能揮空棒。
其次,打者在兩好兩壞的情況下,揮擊遙不可及的壞球,一定會被投手三振出局;打者被三振,跑打戰術就不算成功。
再次,打者以大動作追打壞球,假設好球數未滿,仍可能會因為打者移動身體延伸手臂揮擊,被主審認定為妨害守備而判決打者出局;戰術同樣沒有成功。
又次,倘若打者不去揮擊遠離打擊區的壞球,即便是跑者被狙殺在二壘,至少打者還有繼續攻擊的機會;對李宗賢而言,多賺了一個壞球,將為自己爭取到兩好三壞的有利態勢。
最後,假使打者並不揮擊這顆大壞球,而跑者也安全盜上二壘,不僅少了一個被出局數,打者獲得得點圈有跑者的有利態勢,從而升高了投手的壓力──形成投好球可能會被打,投壞球將會保送打者的兩難困境。
可見,打者面對一個已經被識破的戰術,不應該勉強執行。從李宗賢的例子分析,不執行已經被看穿的戰術,比起盲目貫徹的結果更好。因此,關於戰術的執行,教練團應該讓球員先瞭解在什麼情況下必須貫徹落實,在何種情況下,可以選球或等待。

攻擊戰術越靈活,越不會因為被看穿而遭破解,戰術能夠變通,反而可能形成更有利的攻擊態勢,並且增加了對方守備的壓力;一旦對方投手或野手的抗壓性不足,就為自己球隊的攻擊爭取到有利的突破口。所以,如何避免戰術僵化,應該是所有教練團和球員必須認真探究的一項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