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撲壘與衝壘的時機和效果

打擊者把球打到內野或在內野附近,為了爭取安打上壘的機會,經常會在接近一壘壘包時採用撲壘的方式。實際上,撲壘的效果並不會比以快跑衝過壘包的方式來得快速,安全上壘的機會也未必會比較高。因為,以身體撲倒在地滑向一壘所產生的摩擦阻力絕對比以雙腳快跑得到的阻力來得大,因此,撲壘反而會降低跑者觸及壘包的速度,從而增加了被封殺出局的機會。
同樣的道理,從三壘奔回本壘的跑者,如果也是採用撲壘的方式,安全回到本壘的時間也不會比以快跑的速度來得快。但是,跑者奔回本壘要以衝壘或撲壘的方式,必須依照當時的情況決定。假如是在滿壘的情況,捕手只要踩在本壘板上等待球傳回來,並不需要觸殺跑者;跑者就應快速衝刺奔回本壘,避免採取撲壘的方式;倘若屬於野手選擇,將球傳回本壘企圖刺殺跑者,跑者為了降低被刺殺的機會,可能就必須採取撲壘或滑壘,試著讓捕手接到的球從手套中掉出來,或者讓自己的身體閃過捕手的刺殺,並以手碰觸本壘板得分。
跑者在搶攻二、三壘時,往往只能夠採取撲壘或滑壘的方式,這種搶占壘包的方式可以不讓自己衝過頭;因為一旦身體離開了壘包,等於是給野手提供了刺殺跑者出局的空間。

跑者搶占一壘和本壘的跑壘方式,與搶占二壘和三壘的方式,兩者存在很大的差別。一般的跑者在搶占二、三壘時都懂得以滑壘的方式,但是在奔向一壘時,往往忘記了自己可以快速衝過壘包來尋求安全上壘,跑者在情急之下撲壘,會因為雙手及身體在地上磨擦而降低了向前移動的速度,從而讓自己失去了安全上壘的機會。這種情形同樣可能發生在滿壘時,跑者搶攻本壘的情況,此現象顯示跑者缺乏正確的跑壘觀念;當然,也應該歸咎於教練沒有教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